一、 阿美語的書寫系統與發音
阿美語共有18個子音(輔音),每個方言的差異不大,但北部阿美語將其他方言的/f/音發成[b]音,是該方言著名的特徵。下表是根據行政院原民會與教育部於民國94年所頒訂的「原住民族書寫系統」阿美語部份稍做修改而成,主要呈現的是中部阿美語的書寫系統與發音的對應:
表1:中部阿美語的書寫系統與發音(子音/輔音)
發音部位及方式 |
書寫文字 |
國際音標 |
雙唇塞音(清) |
p |
p |
舌尖塞音(清) |
t |
t |
舌根塞音(清) |
k |
k |
咽頭塞音(清) |
' (’) |
ʡ |
喉塞音(清) |
^ |
Ɂə |
舌尖塞擦音(清) |
c |
ts |
唇齒擦音(清) |
f |
f |
舌尖邊擦音(清) |
d |
ɬ |
舌尖擦音(清) |
s |
s |
舌根擦音(清) |
x |
x |
喉擦音(清) |
h |
h |
雙唇鼻音 |
m |
m |
舌尖鼻音 |
n |
n |
舌根鼻音 |
ng |
ŋ |
舌尖顫音 |
r |
r |
舌尖閃音 |
l |
ɾ |
雙唇半元音 |
w |
w |
舌面半元音 |
y |
j |
表2:中部阿美語的書寫系統與發音(單母音/單元音)
發音部位 |
書寫文字 |
國際音標 |
前高元音 |
i |
i |
央中元音 |
e |
ə |
央低元音 |
a |
a |
後高元音 |
o |
u |
中元音 |
o |
Total |
4 |
5 |
表2呈現的是阿美語的單母音(或單元音),要特別說明的是,後中元音[o]與後高元音[u],傳統上一直被認為是「自由變體」。原本官方頒訂的版本也是將o及u並列為兩個書寫符號,以呼應族人的使用習慣,但本字詞典為求一致,統一使用o符號。
除了上列之單母音外,阿美語還有四個雙母音:ay [aj],aw [aw],iw [iw],oy [oy/uy]。
二、 阿美語的音節結構、重音及語調
阿美語的音節結構以母音為核心,前後再加上子音而成,以CV 及CVC兩種音節結構最為常見。
阿美語的字重音落在最後一音節,且為下降的語調。但有的時候,某些非重音節的母音會拉長(常為倒數第二音節),表示強調,此時重音會移至此音節,且語調上揚至最後一個音節再下降。
一般而言,阿美語的敘述句語調為下降調,即 - - - - \ 之調型,但表示疑問的時候,語調會改變,最後一字的重音會移至倒數第二音節,語調上揚再下降。
三、 阿美語的音韻規則
(1)前高元音i在喉音h或咽頭塞音’ [ʡ]後時(如fo’is ‘星星’),舌頭的位置會降低,而變成前中母音[ɛ]。
(2)央輕元因e如出現在非重音節中(如felac ‘稻穀’),常會省略而形成子音群(如flac ‘稻穀’)。此規則會影響字的拼寫,查詢字詞典時須注意。
(3)舌尖清擦音s出現在前高元音i的前面時(如posi ‘貓’),會產生顎化的現象,發成[ɕ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