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南王卑南語的音韻結構
此節的描述是根據音韻規則,而非部落使用的書寫規則,若兩者有不同之處,則以括號呈現部落書寫方式,兩者之差異將在2.4節說明。
1.1 音節結構
卑南語的音節結構是以元音為中心,加上前後可能有的輔音組合而成。 單音節的詞通常是功能詞,其可能的音節結構有V,CV,VC,CVC,單音節的實詞較為罕見,且大都為CVC。以下列舉一些單音節的詞。
(C) |
V |
(C) |
|
|
|
i |
|
主題標記 |
v |
n |
a |
|
格位標記(主格) |
C V |
|
a |
w |
對等連接詞 |
V C |
k |
a |
n |
格位標記(斜格) |
C V C |
b |
u |
t |
松鼠 |
C V C |
多音節詞最多容許2個輔音組成的輔音群,且輔音群出現在字中,分屬不同音節。出現在兩個元音中的輔音通常被分析為後面音節的音節首輔音(onset),以下列舉一些多音節的詞。
(C) |
V |
(C) |
(C) |
V |
(C) |
|
|
|
tr |
a |
|
|
u |
|
人 |
CVV |
|
|
i |
|
|
a |
b |
肩膀 |
VVC |
(iyab) |
|
i |
|
n |
a |
|
母職輩 |
VCV |
|
|
a |
|
p |
u |
y |
火 |
VCVC |
|
s |
u |
|
|
a |
n |
狗 |
CVVC |
(suwan) |
k |
a |
|
w |
i |
|
樹 |
CVCV |
|
dr |
e |
|
n |
a |
n |
山 |
CVCVC |
|
s |
a |
ng |
lr |
i |
|
田螺 |
CVCCV |
|
p |
a |
k |
p |
a |
k |
翅膀 |
CVCCVC |
|
1.2 語音系統
2.2.1 輔音
南王卑南語有18個輔音(見表一),每個輔音都可以出現在元音前或元音後,值得留意的是喉塞音並沒有被納入在正式的書寫系統中。表一括號內為與書寫符號相對應的國際音標。
表一:南王卑南語輔音表
|
雙唇 |
舌尖 |
捲舌 |
硬顎 |
舌根 |
喉音 |
塞音(清) |
p |
t |
tr [ʈ] |
|
k |
’ [Ɂ] |
塞音(濁) |
b |
d |
dr [ɖ] |
|
g |
|
鼻音 |
m |
n |
|
|
ng [ŋ] |
|
擦音(清) |
|
s |
|
|
|
|
邊音 |
|
lr [l] |
l [ɭ] |
|
|
|
顫音 |
|
r |
|
|
|
|
滑音 |
w |
|
|
y [j] |
|
|
值得留意的是許多在南王方言的濁塞音,在其他方言都已變成擦音,例如:
|
南王 |
其他方言 |
中文 |
b→/v/ |
beras |
veras |
小米 |
dr→/z/ |
drekalr |
zekalr |
村落 |
g→/h/ |
gung |
hung |
牛 |
表二列出南王方言輔音出現在元音前及元音後的例子。
表二:南王卑南語的輔音出現位置實例
輔音 |
元音前 |
語意 |
元音後 |
語意 |
p |
pulrang |
幫助 |
selap |
掃 |
t |
tukudr |
支撐 |
apit |
排 |
tr |
trau |
人 |
asatr |
高 |
k |
kuatis |
壞了 |
alak |
拿 |
b |
bali |
風 |
alreb |
關 |
d |
deru |
煮 |
ngalad |
名字 |
dr |
drenan |
山 |
tuludr |
傳遞 |
g |
garem |
現在 |
mutrerag |
散落 |
m |
manay |
誰;甚麼 |
ayam |
鳥 |
n |
ninik |
刀 |
denun |
夏天 |
ng |
ngisngis |
鬍子 |
pilrang |
帶領 |
s |
siri |
羊 |
takis |
砍殺 |
lr |
lraman |
可憐 |
drekalr |
村落 |
l |
lutung |
猴子 |
bekal |
新的 |
r |
meredek |
到達 |
birbir |
唇 |
w |
wari |
日子 |
daw |
為什麼 |
y |
yuyu |
你 |
apuy |
火 |
’ |
’ak’ak |
烏鴉 |
tra’tra’ (traetra) |
鎖 |
需要說明的是在現今的書寫系統中,喉塞音都省略不記,但是這樣的省略可能造成一些後果,在下一節關於音韻規則中我們將進一步說明。
2.2.2 元音
南王卑南語有4個元音(見表三),每個元音都可成為音節的中心,且皆可出現在字首、字中及字尾,兩個相連的元音分屬不同的音節。
表四列出南王方言輔音出現在元音前及元音後的例子。
表四:南王卑南語的元音出現位置實例
原音 |
字首 |
語意 |
字中 |
語意 |
字尾 |
語意 |
i |
ina |
母執輩 |
pilrang |
帶領 |
ami |
年 |
e |
enay |
水 |
senay |
歌 |
benase |
洗 |
a |
ama |
父執輩 |
ekan |
吃 |
drua (druwa) |
來 |
u |
ukak |
骨頭 |
dudu’ |
椰子 |
nanku |
我的 |
1.3 重音
卑南語詞彙的重音大都落在最後一音節,故不須標出,但仍有少數例外,比如:
adamán |
昨天 |
adáman |
數天前 |
andamán |
明天 |
andáman |
數天後 |
在疑問句中,最後一個字的重音會從最後一個音節移到倒數第二音節,例如:
Q. |
kadru |
yu |
i |
ruma’ (ruma) |
malínay? |
在 |
你 |
處所格 |
家 |
玩 |
「你在家玩嗎?」 |
A. |
aiwa, |
kadru |
ku |
i |
ruma’ |
malináy. |
是 |
在 |
我 |
處所格 |
家 |
玩 |
「是的,我在家玩。」 |
1.4音韻規則及同位音
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音韻規則,其中前四項是強制性的,後二項是非強制性的:
(i)輕擦音/s/在高元音/i/後會顎化為/ʃ/,例如siri [ʃiri] 羊。
(ii)後高元音/u/在舌根鼻音/ng/前會變成/o/,例如gung [goŋ] 牛、lutung [ɭutoŋ]猴子。
(iii)在一個母音結尾的音節,當中央元音/ə/出現在舌尖音/s/和/r/後,央元音/ə/會舌尖化(apicalized)變成[ɿ],例如:
舌尖化 |
無舌尖化 |
se.nay [sɿnaj] |
歌曲 |
a.seb [asəb] |
煙燻 |
a.se.ban [asɿban] |
煙燻的程度 |
a.rem [arəm] |
穿山甲 |
be.na.ba.se [bənabasɿ] |
正在洗衣 |
senkin [sənkin] |
甦醒 |
a.re.sem [arɿsəm] |
酸 |
|
|
(iv)滑音插入:當高元音/i/或/u/後面跟著另一個元音,中間會插入一個滑音/y/或/w/。
基底形式 |
表層形式 |
drua |
druwa |
二 |
mu-alak |
muwalak |
掉落 |
mi-anger |
miyanger |
想 |
ki-umalr |
kiyumalr |
問 |
另外,當一個詞結尾為/a/,加上一個以/a/開頭的後綴,中間也會插入/y/,但是如果一個詞開頭為/a/,加上一個以/a/結尾的前綴,則/y/不會插入。
基底形式 |
表層形式 |
pu-kasa-aw |
pukasayaw |
使…一起 |
ka-aw |
kayaw |
告訴 |
比較
基底形式 |
表層形式 |
kara-akutr |
karaakutr |
一起搬 (*karayakutr) |
ka-asabak-aw |
kaasabakaw |
加深 (*kayasabakaw) |
(v)在音節數三以上的詞,當中央元音/ə/出現在倒數第二音節,此央元音在對話中經常省略,例如:
kamelri→kamlri |
真是 |
temeber →tember |
固定 |
lriketri →lriktri |
短 |
(vi) 中央元音/ə/常受前一音節或後一音節母音的影響,而變成與前或後一音節的母音一樣,這種現象稱為母音同化,例如:
telu→tulu |
三 |
mupesik → mupusik |
脫落 |
demirus → dimirus |
洗澡 |
以下介紹兩組常見的同位音
(i) 主事者語態標記<em>:<em>有四個同位音,分別為<em>、 <en>、me-、及m-,這三個同位音的選擇取決於動詞語幹的第一個音。若動詞語幹為母音開頭,則選擇m-,例如:ekan > m-ekan 吃;alak > m-alak 拿。若動詞語幹開頭為/l/、/lr/、/n/、/ng/或/r/,則選擇me-,例如:lagaw > me-lagaw 空出;lretra > me-lretra 拉斷;nau > me-nau 看;ngadir > me-ngadir 念祭詞;ribas > me-ribas 拆了。若動詞語幹為/b/或/p/開頭,則選擇<en>,例如:baaw > b<en>aaw 養;pispis > p<en>ispis 撕碎。若動詞語幹為其他子音開頭,則選擇<em>,例如:dikes > d<em>ikes 握著;kurkur > k<em>urkur 挖。
(ii)完成式標記<in>:<in>有三個同位音,分別為<in>、ni-、及in-,這三個同位音的選擇取決於動詞語幹的第一個音。若動詞語幹為母音開頭,則選擇in-,例如:ekan > in-ekan 所吃過的;alak > in-alak 所拿的。若動詞語幹開頭為/l/、/lr/、/n/、/ng/或/r/,則選擇ni-,例如:lesles > ni-lesles 所搓的;lrasedr > ni-lrasedr-an 所藏的;nau > ni-nau-an 所看的;ngalngal > ni-ngalngal-an 含咬的;resiyuk > ni-resiyuk 所煮的飯。若動詞語幹為其他子音開頭,則選擇<in>,例如:dikes > d<in>ikes 所握著;trekel > tr<in>ekel-an所喝的。
在上一節我們提到在南王卑南語現今的書寫系統中,喉塞音都省略不記,但是這樣的省略也造成一些後果,其中最明顯的就是,當語根為喉塞音開頭,按現在的書寫系統而省略喉塞音會記錄成母音開頭,根據上面同位音的討論,我們預期其選擇的主事者語態標記和完成式標記應分別為m-及in-,但實際上卻為<em>及<in>,例如:aladr 籬笆,前面應該有喉塞音,應記為/’aladr/,如此我們才能正確衍生其主事者語態的形式’<em>aladr,否則按現今拼法,我們會衍生出錯誤的形式m-aladr。另外,可由音韻規則預期的滑音自動插入也常造成書寫的不一致,例如「貓」可能有人拼寫為ngiaw 也有人拼寫為ngiyaw。以下列舉一些例子提供參考:
基底形式 |
表層形式 |
現今書寫形式 |
建議書寫形式 |
/baɁaw/ |
[baɁaw] |
baaw |
ba’aw活的 |
/miaɖua/ |
[mijaɖuwa] |
miyadruwa |
miadrua 兩位 |
/miaɁalup/ |
[mijaɁalup] |
miyaalrup |
mia’alrup地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