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(邵語篇)的書寫符號係採用原住民族委員會及教育部於民國94 年12 月15 日會銜頒定之「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」,其與國際音標的對應關係詳見「邵語輔音及元音表」,兩者所使用的音標符號其實大部分都相同,只有八處相異的地方,這是為了書寫的方便和推廣的必要所不得不做的替換:
/,/=/ ? / / ng / = / ŋ / / sh / = / ∫ / / th / = / θ /
/ z / = / ð / / lh / = / ł / / f / = / Φ / / w / = / β /
邵語輔音表:
|
雙唇音 |
齒間音 |
舌尖音 |
舌尖面(顎化) |
舌根音 |
小舌音 |
喉音 |
塞音 |
清 |
p |
|
t |
|
k |
q |
,( ? ) |
濁 |
b |
|
d |
|
|
|
|
鼻音 |
m |
|
n |
|
ng(ŋ) |
|
|
擦音 |
清 |
f(Φ) |
th(θ) |
s |
sh(∫) |
|
|
h |
濁 |
w(β) |
z(ð) |
|
|
|
|
|
顫音 |
|
|
r |
|
|
|
|
邊音 |
清 |
|
|
lh(ł) |
|
|
|
|
濁 |
|
|
l |
|
|
|
|
半元音 |
w |
|
|
y |
|
|
|
附註:括號內的符號為國際音標,其他沒有括號標示者為羅馬拼音和國際音標相通共用的符號。
其他書寫及發音規則:
1. 重音原則上不標示
邵語的重音絕大部分都是在倒數第二個音節,因為是規則,所以一般以不標示重音為原則,僅在遇到少數例外字時,才特別在該重音音節的元音上以/ ΄ /表示,例如:munáy 表示這個字的重音是在最後一個音節。
2. 以元音/ a /、/ i /、/ u /開頭和收尾的單字,其原形應該都是以喉塞音/ ’ /開頭和收尾,因為是規則通例,所以這樣的喉塞音也一律省略不予標示,例如 ama 的正確發音及書寫應該是[’ama’],ina 應該是 [’ina’],apu 應該是[’apu’],但是因為這也是邵語的規則通例,所以我們把會規則化出現的喉塞音/ ’ /都省略掉,雖然不予標示,但是在發音時,須將喉塞音讀出才算正確。
3. 邵語的/ b /和/ d /應該都是帶喉塞音的[’b]和[’d ],因為是通例規則,所以喉塞音的部分也一律省略不加標示,例如:buna的原形應該是[’buna’],dadu的原形應該是[’da’du’]。